江津區金江港灣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的社區團購活動熱鬧非凡。
“網點+站點”管理,對江津區郵政分公司來說并不陌生。2023年,其“網點+站點”的“蜂巢”生態圈模式曾在全市郵政掀起熱浪:以網點為核心輻射周邊站點,組合成“蜂孔”;以專職地推人員、網格經理和渠道經理構成“蜂隊”,強化站點運營管理;以三級物流體系為支撐暢通“蜂路”連接,三維一體打造獨具特色的“蜂巢”運營體系。
今年,江津區分公司持續深耕站點建設,通過“蜂巢”擴網升級,成為全市郵政落實網點“七責”工作的樣本。截至7月底,江津區分公司打造優質站點466個、數字化站點243個,505個站點“三合一”團隊配備率達100%,建制村站點覆蓋率為100%,站點點均疊加業務6.09項。
在推進網點“七責”工作落地過程中,江津區分公司實施“蜂巢”分檔管理、分級打造,推動資源向優質網點、站點集中,打造差異化發展格局。針對輻射多個站點的龍頭型網點,“一對一”配置“渠道經理+銀行經理”團隊,提供運營指導和金融業務支持;對于輻射1—2個站點的聯盟型網點,采取多網點協同、支撐團隊共用,實現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;對于沒有輻射站點的獨立型網點,則由鄰近的網點團隊提供支持,保障服務質量和業務拓展。對于數量龐大的站點,則實行星級分類管理,根據業務疊加情況,分為一星至三星級,并在星級評定的基礎上,以打造優質站點為核心,不斷豐富站點服務場景。
設在李市鎮林家嘴社區琳楠副食店的綜合便民服務站,是一個三星級示范站點,也是“蜂巢”模式管理的直接受益者。站點老板張金棚說:“以前店里冷冷清清,現在可不一樣了,上個月光是收發快遞就有1.5萬件。每個月郵政還到我這里為大家宣傳、辦理業務。”
張金棚的副食店之所以順風順水地干起來,在于他身后有一支強大的郵政管理團隊。從加盟郵政第一天起,專屬渠道經理賀宇就上門安裝“郵掌柜”系統,手把手教他使用進銷存管理功能。張金棚指著收銀臺旁的便簽貼,上面是賀宇手寫的系統操作流程和郵政團隊的聯系電話,“這種兜底服務讓我特別安心”。
今年,江津區分公司對“蜂隊”的管理也進行了專項升級——根據《網點“七責”運營管理操作手冊》,專門建設了一支由網點負責人、渠道經理、銀行經理組成的多達334人的專兼職“三合一”隊伍,把站點管理安排得明明白白。“先是劃分責任區,哪些站點歸誰管、該干啥,一清二楚。再就是給網點負責人的績效加上激勵杠桿,將20%的崗位績效與‘七責’掛鉤,大家干起活來更有勁了!”江津區分公司渠道平臺部負責人鐘潤說。
為進一步強化網點對站點的管理和運營,江津區分公司通過“郵助手”App、微信客戶群、活動打卡等,加強對站點巡訪、商品銷售、活動開展等全過程管理,確保對站點宣傳到位、管理到位、服務到位、銷售到位,實現“保姆式”管護。
有了完善的運營管理,就有了站點功能的有效發揮。如今,很多站點都疊加了代收代繳、郵件自提、批銷等多種業務,活躍度大大提升,站點老板也成了多項業務發展的“牽線人”。用張金棚的話說,“誰家種地多、誰家缺資金周轉、誰家錢有結余,我心里都門兒清”。時間一久,網點和站點之間“獲客—引流—轉化—維護”的完整鏈條就有模有樣地搭起來了。
站點搭臺、專業唱戲,這正是江津區分公司全面落實網點“七責”、加快推動“網點+站點”數字化轉型工作的目標——依托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建設,通過創新獲客場景,充分釋放站點的營銷潛力和增收動能,推動業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、協同發展。據統計,截至7月底,各站點通過常態化開展便民服務日、掃碼入會活動,已成功為網點引流會員近7000名、轉介普惠險1153筆,實現商戶收單79萬筆、自營商品銷售316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