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市分公司積極落實江蘇省分公司“343”倉配集一體化發展要求,不斷升級倉配集模式。2024年,該分公司倉配集項目成績斐然,標桿倉數量居全省郵政第一,倉配集收入對快包收入貢獻率近50%,項目增收規模位居全省郵政榜首。
在推進倉儲建設集群化過程中,南京郵政以長江為天然分界線,在全域范圍內精心規劃南北雙中心倉配集集聚區。“以前倉庫分布零散,管理起來千頭萬緒,控制成本也比較麻煩。”南京市分公司快遞包裹部負責人孫盼盼感慨道。如今,南京郵政積極進行倉庫整合,將7個倉庫調整為3個,其中2個集群倉面積均超過1萬平方米,構建起南北雙中心的格局。
在江北地區,圍繞心聚緣倉配集中心,采用郵政租賃與客戶自租相結合的模式,園區倉儲面積穩步拓展,成功吸引眾多客戶入駐。江南地區則以南京郵區中心為核心,打造江寧寶供、金萬信2個倉配集中心,形成環郵區中心的倉儲集客群。這一布局成功突破南京缺乏規模產業集群的發展瓶頸,更有利于推廣“兩裝一卸”大路向直發模式。2024年,雙中心累計直發陸運件超63萬件,直發經濟航空件5.5萬件,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,物流效率顯著提升。
南京郵政聚焦運營管控、效益管控、風險管控三大核心,精心編制倉配集中心現場管理工作清單,明確現場管理人員的各項管控目標與具體實施動作,大幅度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。同時,從信用、成長性、坪效、效益、流向結構5個維度,構建倉配集客戶評價模型,定期對客戶進行全面評價,真正做到高質量建倉、高標準管倉、高效益用倉。
同時,南京郵政充分挖掘退件區、月臺等小面積零散區域潛力,打造臨時活動倉,引進單一貨品快進快出客戶或短期批量發貨客戶,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。投入41臺打包設備和3條百米皮帶線,實現大小件分倉運營。通過優化作業流程,消除物流斷點,確保郵件全程不落地。這些精細化管理舉措,既節約了運營成本,又提升了客戶體驗,尤其在“618”“雙11”等業務高量期,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。
走進江寧區寶供倉,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。一體機、皮帶機飛速運轉,工作人員熟練地將一件件商品分類、打包、貼標,現場秩序井然。寶供倉負責人周桂洲介紹說:“過去,我們的倉庫功能單一。如今,通過市內客戶運營集中化,成功實現從單一快包倉向綜合倉、共享倉的功能轉變,不僅承接快包、特快等多產品倉儲業務,還承擔了全區的集包工作。”
此外,南京郵政還分環節、動作、SKU制定了統一的入倉結算標準,服務全區收寄、集包及庫內作業。通過全托管運營、成本清分模式,實現市內倉儲客戶集中化管理、集約化運營。